雨水收集池标准涵盖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标准和规范:
设计标准
容量设计
按降雨深度:《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747-2012)规定污染雨水储存设施的容积宜按污染区面积与降雨深度的乘积计算,降雨深度 h 宜取 15mm-30mm。
按调蓄量:《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 年版))规定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径流污染控制时,雨水调蓄池的有效容积,调蓄量 d 可取 4mm-8mm。
选址与布局:应设置在区域地势较低处,便于雨水自流进入。对于可能受污染的区域,如企业物料储罐区、风险物质装卸区等周边,需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池应靠近雨水排放口或排水管网,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材质选择:材质应具有耐用、防腐、防漏等特点,常见的有塑料、玻璃钢、混凝土等。塑料材质价格便宜但耐用性和防漏性较差;玻璃钢材质耐用性和防漏性好但价格较高;混凝土材质价格适中但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标准
基础处理:地面需平整、夯实,对于软土地基等特殊情况,应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如打桩、换填等,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结构施工
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要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避免出现蜂窝、麻面、裂缝等质量问题。
防渗处理:池体的内表面需进行防渗处理,可采用防水砂浆抹面、防水涂料涂刷、土工膜铺设等方式。
附属设施安装
管道安装:进出水管、溢流管等管道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管道连接要牢固、密封,避免漏水。
阀门及配件安装:阀门、液位计、流量计等配件的安装要准确、牢固,确保其能正常工作。
验收标准
外观检查:池体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渗漏等现象;附属设施安装牢固、位置正确,标识清晰。
尺寸及容量验收:雨水收集池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通过测量池体的长、宽、高或直径等尺寸进行验收。采用注水试验等方法检查收集池的容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防渗性能验收:一般采用闭水试验或闭气试验进行检查,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池体是否有渗漏现象,渗水量是否超过允许值。
设备及管道验收:检查阀门、液位计等设备是否能正常开启和关闭,管道是否畅通,无堵塞、漏水等问题。
不同地区可能还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具体的雨水收集池标准和要求,如广州市的 DB4401T 253—2024《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