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渗透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能发挥综合效益的节水型排水设施。对必须改造和新建的下水道工程。采用渗透设施能达到节省投资一举多得的目的。雨水渗透设施包括渗水管沟、渗水地面、渗水洼塘和渗水浅井等。渗透设施的构造、设计参数、施工管理
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如雨水水质、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试验确定,还应考虑大气、地面污染对雨水水质的影响。
渗水管是多孔管材,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渗水管向四周土壤层渗透,其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少,管材四周填充粒经20~30mm的碎石或其它多孔材料,有较好的调蓄能力。缺点是发生堵塞或渗透能力下降时,很难清洗恢复。而且不能利用土壤表层的净化作用,对水质有要求,应不含悬浮固体。在用地紧张的城区,表层土壤渗透性差而下层土壤渗透性好的土层、旧排水管网改造利用和水质较好的地区适用。
渗水沟是采用多孔材料制作或是自然的带植物浅沟。底部铺设透水性好的碎石层。屋顶花园+浅草沟雨水处理系统是典型的雨水渗透处理利用系统。屋面雨水先流经屋顶花园进行渗透净化.而后与道路雨水一并进入凹式绿地,流入浅草沟(如图1)。浅草沟由上至下可分为两层,上层为种植草类植物的浅水洼,下层为渗透渠。通常。水洼层铺设活土。深度不超过0.3m,通过土壤与植物的处理作用净化雨水,同时种植的植被绿色可以很好融入到建筑周围的生态景观当中。下层渗透渠一般填充高渗透性的棱柱状颗粒。例如砾石或熔岩颗粒等,可储存大量雨水,并逐渐将雨水释放以补充地下水,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排入市政管网。
雨水利用系统示意如图 2 所示 。该系统多安装于公共建筑场所及道路广场附近,通过雨水的分散控制来缓解城市排水管网的负担 ,并涵养地下水资源。该技术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可广泛应用于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城市。但是 。这种技术完全依赖自然的净化机理处理雨水 ,它需要 占用较多 的城市空间 ,无法适应建筑密度高且改建困难的城市;另一方面,由于该技术对雨水的净化效果有限,所以当地雨水回用水质要求较高时,就必须经过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才能使用。
渗水地面分为天然渗水地面和人工渗水地面。前者以绿地为主.其透水性好。能美化环境并对雨水中的污染物有较强的截留和净化作用.但其渗透流量受土壤性质的限制。人工透水地面是人工铺设的透水性地面,如多孔沥青地面、碎石地面和草坪砖地面等,铺设在道路两侧的透水人行道、停车场等。其主要优点是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力.对预处理要求低,技术简单;缺点是渗透能力受土质所限,需要较大的透水面积。渗水地面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渗水洼塘即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进行雨水渗透.补给地下水。种植草坪的洼地对雨水不仅有调蓄作用,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渗水池塘一般是人工修建的比洼地深的雨水滞蓄和入渗设施,其周围一般种植树木,也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