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会PP模块水池
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消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可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等多个控制目标,因此应根据城市总规、专项规划及详规明确的控制目标,结合汇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灵活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如表所示。 注:1●=强、◎=较强、○=弱或很小。
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用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用地功能、用地构成、土地利用布局、水文地质扥特点进行,可参照表选用。 四、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系统优化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结合不同区域水文地质、水资源等特点,建筑密度、绿地率及土地利用布局等条件,根据城市总规、专项规划及详规明确的控制目标,结合汇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选择效益最优的单项设施及其组合系统。组合系统的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组合系统中各设施的适用性应符合场地土壤渗透性、地下水位、地形等特点。在土壤渗透性能差、地下水位高、地形较徒的地区,选用渗透设施时应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防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2)组合系统中各设施的主要功能应与规划控制目标相对应。缺水地区以雨水资源化利用为主要目标时,可优先选用以雨水集蓄利用主要功能的雨水储存设施,内涝风险严重的地区以径流峰值控制为主要目标时,可优先选用峰值消减效果较优的雨水储存和调节等技术,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以径流污染控制和径流峰值控制为主要目标时,可优先选用雨水净化和峰值消减功能较优的雨水截污净化、渗透和调节等技术。 (3)在满足控制目标的前提下,组合系统中各设施的总投资程成本宜最低,并综合考虑设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当场地条件允许时,优先选用成本较低且景观效果较优的设施。
查看详情 》 -
东莞模块水池厂家
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程施工中土方回填,是整个系统工程重要一步。浙江汇联专注于雨水收集系统设备研发、生产、施工、销售、售后厂家,有着丰富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程施工经验,下面就对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程土方回填注意事项做整理如下:
1、基坑底部混凝土垫层保证水平,上部铺不少于20mm中砂垫层。
2、弃流井、阀门井的坐标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3、沉砂井基础的做法:采用原土或粗砂分层回填,人工或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顶部做200mm厚度、宽度不小于1500mm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4、沉砂井与储水模块各连接管安装完后,在回填过程中先将沉砂井周围回填500mm厚度的粗砂或石粉。用人工夯实后,再回填下一层。最后回填至管顶500~700mm厚度人工夯实后,方可回填其他材料。
5、设备间取水管处的回填做法与沉砂井取水管处的回填做法相同。
6、储水模块透气管在回填过程中避免将立管压歪,保证立管垂直。
7、水池顶部土工布表面区域均匀摊铺200mm厚的纯净中砂,再采用干净无杂质的松散好土进行储水模块上表面的回填施工。每300mm拍打密实,直到设计高度,禁止使用机械方法进行夯实作业,禁止用水冲灌或水浸泡。
8、雨水收集池四周回填物为粗砂和原土,回填时在靠近复合土工膜的一侧回填100mm厚的粗砂,再在粗砂的外侧回填原土。不得回填带有石块等硬物的粗沙或石粉,以免硬物直接接触方块造成漏水现象发生。每次每层回填厚度为300mm,压实,直至顶面。
查看详情 》 -
四会雨水收集工程厂家
1.1水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万物之源是为水,《易经》、《水》篇中讲到:“大一生水”即“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纵观整个人类演变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水资源就是一个国家、城市繁荣的先决条件,人类最早产生的文明的地方无一不是依水而建的。
随着时间不断地发展,水资源对整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同时对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的稳定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水资源匮乏了,将带来不可预计的社会恐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严重时还会引起城与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城市离不开水,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水作为基础资源,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业、商业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水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种战略资源,可以说一座城市的水资源存量直接影响到它未来的发展规模。
1.2我国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发展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幅度提速,但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的1/4,加之时空分布不均,人口过度集中等原因,令水资源与人类活动的供需关系出现明显的矛盾冲突,同时严重限制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加剧,原有生态环境逐步被开发建设成为水泥钢筋组成的楼房,城市大面积的采用不透水或少透水的硬质铺装,造成地表径流加剧,本土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城市干旱、城市内涝、水土流失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另一方面一直以来粗放式的发展理念,对单一资源的过度消耗,已经出现了明显弊端,对地下水的无计划采用、各种掺杂工业污水元素的污水废水不达标排放也对水资源方面造成了种种问题,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河消失、地面沉降、城市水资源匮乏、非点源性污染增加、原有生态系统破坏等等。在近20年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与水资源息息相关的地下水、湖泊水资源,而对待可循环产生的雨水资源一直采用的是灰色工程疏导下的“快来快走”的处理方式,但随着这些问题出现,人们慢慢将关注点聚焦到雨水这一非常规资源上。
1.3我国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除了宏观发展层面外,在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仅依照自己的认知想法规划设计自己居住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不考虑、尊重原有的生态系统,大刀阔斧的建设将大自然先天的设计作品割裂替换,破坏了原有景观的整体协调性和连续传承性。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就已留下警示,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的攀比性建设又要重蹈覆辙,不少城市一味的追求城市的现代美感,盲目的减少了一大批城市广场、休闲公园、景观大道。其中不少都只追求外在的体量与气势,忽略了本地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的因素,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与资源浪费。
查看详情 》 -
东莞PP水池系统
随着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世界各国相继将目光投入到城市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上来。国外对雨水收集的探索开展较早,雨水收集意识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有关雨水收集和水资源保护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相继成立,如国际雨水收集协会(IRCSA)、世界水大会、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大会等。一些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率先展开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探索,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工程技术与管理框架,相关配套法律也已丰富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以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最具代表意义。
查看详情 》 -
东莞PP水池工程
美国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时期,开始意识到城市雨水管理的问题并付诸实践探索。其雨水管理的发展经历了控制、净化、可持续三个阶段,由最初的解决眼前问题转变为后期的长远未来计划。随着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相关理论工程技术、法律的不断发展完善,在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分别制定《雨水利用条例》。这些条例以法律形式要求开发商必须把雨水管理问题加入到开发建设中去,新开发的场地暴雨峰值不得高于地区原来的水平而且必须考虑雨水的就地排散问题。其他各州也根据本州的环境特点和主要问题,提出对雨水的相关管理措施和技术指南。1972年,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阀提出了“最佳管理策略”,当时主要是针对污染问题,后逐渐发展成为雨水径流管理和水质净化的生态综合性措施。1999年8月,美国保护基金会和美国农业部森林管理局首次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将其定位为律师基础设施是通过各要素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生态网络。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东部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县和西北地区的西雅图、波特兰首次提出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2000年10月,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低影响开发中心以专著的形式发布了《低影响开发文献综述》。这些理念为我国构建海绵城市理论体系提供了基础。
查看详情 》